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(记者黄玉玲)30日,文化和旅游部举办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1年艺术、科教、非遗工作重点、亮点。发布会上,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2年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,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。
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(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)
文旅科技创新工程100立项 首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7个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。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磊在发布会上表示,文旅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》,明确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、重点领域、主要任务、保障措施。参与编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,凝练并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。委托立项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0项。认定第三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8家,实验室总数达到37家。评定首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7个。遴选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39个。出台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6项、新立项9项,批准行业标准及修改单7项、新立项31项。组织相关单位代表中国首次提交旅游国际标准3项,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突破。推进文化和旅游数据资源共享,编制完成文化和旅游部政务数据共享清单和需求清单,推动文化和旅游部一体化平台适老化改造,提升平台使用体验。
记者了解到,与此同时,文旅部还加强文化和旅游理论和文艺评论研究。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7个、年度项目221个,设立部级社科研究项目38个。深入开展行业智库建设,公布国家图书馆等首批19家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试点单位。实施青年科研人才扶持计划,资助项目35个。
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拓展旅游产品、丰富旅游业态
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的试点,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。此项工作的开展是何背景和考虑?2022年又有何安排?王磊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他表示,为贯彻落实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》关于认定和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载体的部署,2021年,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了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工作,在东北、华北、华南、西部、中部等片区,对不同类型的园区进行征集和遴选,确定了7家进行试点。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是“以拓展旅游产品、丰富旅游业态、优化旅游服务、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为目标,面向旅游业开展科技研发或应用,有明确的地理边界和独立管理机构的科技园区、产业园区、旅游景区、特色小镇等区域”。与此前建设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相比,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定位为中观、宏观层面,主要职责是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开展科技研发或应用、装备生产或升级、标准制定或试点等工作。按照可借鉴、可复制的要求,在不同方向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区域进行引领示范与交流合作。
记者获悉,“十四五”期间,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,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,建设一定数量规模、质量更好、类型更丰富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,以科技创新引领业态便利化、智能化、品质化变革,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
深化科技创新 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
2021年即将结束,对于新一年文旅部科技教育方面有哪些新工作?王磊表示2022年重点工作从三方面进行:
一是继续深化科技创新。参与编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”专项2022年度指南。组织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委托实施工作。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,立项和出台一批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,加强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关注跟踪前沿技术,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,推动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典型场景的应用和创新。
二是加强社科研究。聚焦文化和旅游重大课题和工作任务,开展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的立项和管理工作。完善文化和旅游研究成果推优机制,推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。进一步完善行业智库体系,确定新一批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,刊发高质量智库要报。
三是推动行业教育提质增效。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组织实施2022年度“提质培优”行动计划,举办第四届“梨花杯”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,以及开展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。